8 月 15 日,蓝天实验室与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下称“中国农科院植保所”)签订协议,双方将合作共建“农业无人机智慧植保研究中心”。
河南作为全国粮食生产核心区,粮食产量占全国十分之一以上,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大局中地位举足轻重。此次双方携手,瞄准的正是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关键一环 ——农用无人机施药技术升级。数据显示,农用无人机已占我国低空经济总运行量的 98.3%,成为智慧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核心代表,这与河南加快建设农业强省的战略需求高度契合。
作为河南省唯一以无人机及通航领域关键技术为主攻方向的省实验室,蓝天实验室自成立以来便肩负着破解低空经济“卡脖子”技术的重要使命,积极推动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促进实际需求与科研成果的深度结合。中国农科院植保所是专业从事农作物有害生物研究与防治的国家级公益性科研事业单位。此次合作,双方聚焦植保无人机标准化测试平台缺失、环境参数与施药决策智能匹配等行业痛点,为我国千亿斤粮食增产、粮食安全和智慧农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下一步,研究中心将重点攻关四大方向,构建 “天 - 空 - 地 - 云” 一体化智慧植保技术体系,其中建设世界领先的农业智能风洞备受瞩目。“我们将对无人机产业园现有的风洞进行改造,创新融入空气湿度控制系统,引入多激光束测试方法,可模拟多种复杂天气条件,精准测试农用无人机在真实作业环境下的性能。”中国农科院植保所智慧植保团队负责人闫晓静介绍,这一突破将填补我国植保无人机标准化测试平台的空白,为河南乃至全国的农用无人机产业提供核心技术支撑。
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在病虫害防控领域的深厚积累,与蓝天实验室的技术优势相结合,将形成强大合力。合作成果不仅能为我国千亿斤粮食增产目标提供保障,更将直接推动河南农业现代化进程,为河南从农业大省迈向农业强省注入强劲动力。
来源:河南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