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航空与低空经济,虽紧密关联,但其内涵和外延有着显著区别。不少专家在2024年初期,认为低空经济是通用航空的延续,低空经济包含了通用航空,但在中央文件中将“通用航空”与“低空经济”并列后,就无法自圆其说。
中国民航局原副局长董志毅,通过新华网《论道低空经济》栏目就低空经济的未来发展发表了深入见解。董志毅表示,低空经济与通用航空虽紧密相关,但两者在概念上有着本质的区别。“低空经济是一种经济形态,它超越了单一产业的范畴,强调的是多个产业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发展。”他解释说,“而通用航空则是一种航空产业业态,主要聚焦于航空器的研发制造、市场运营、飞行服务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等环节。”针对低空经济的内涵,董志毅给出了更为全面和精确的描述:“低空经济是以通用航空产业为主要发展平台,以传统通航和新兴通航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这一定义不仅涵盖了低空经济的核心要素,也突出了其跨界的融合特性。传统通航飞行使用固定翼、直升机等有人驾驶航空器,新兴通航飞行使用无人机、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eVOTL)、飞行汽车等新型航空器。
我们认为:通用航空主要是指使用民用航空器从事公共航空运输之外的民用航空活动,像航空摄影、农林作业这类传统飞行作业,是其主要内容,范畴相对较为集中和传统。而低空经济则是以低空飞行活动为核心驱动力,带动多领域协同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它的核心是新型飞行器,在用途上不仅涵盖通用航空,还延伸至无人机应用、低空旅游、低空物流配送等新兴领域,展现出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多元化的业态。低空经济的实际应用时,一方面要注意一些无人机场景中不实用的广告性噱头,另一方面要积极拓展无人机在第一产业(如精准农业)、第二产业(如工业检测)领域的应用,同时还要进一步拓展无人机和有人机在第三产业中的广泛应用(如物流配送、低空游览和短距离运输等),真正实现低空经济与社会经济的深度融合。
在推动低空经济发展的进程中,绝不能照搬十年前通用航空的发展模式(通航发展是彻底的失败和)。过去十年,通用航空发展受限于空域管制、运营成本高等因素,发展是不成功的。十年前披着房地产的“渣男”做通航反而混得风生水起,而“真心实意”的通航投资者确赔的底朝天。
如今,时代背景和市场需求已发生巨大变化。低空经济市场需求更具多样性,电动化和智能化技术快速迭代,使得低空物流配送、低空出行、城市安防监测等已经成为或逐渐成为成为可能,当前技术水平和政策环境也为低空经济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新机遇。
发展低空经济一定要另辟蹊径。要充分利用新兴技术,如电动化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复合材料等,优化低空飞行管理,提高空域使用效率;积极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如发展低空旅游定制服务、打造低空物流网络等……
附送北航高教授的演技ppt,供学习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