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吕志强委员:
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第342号《关于以新质生产力促进我市低空经济发展的提案》收悉,我中心高度重视,经与市人社局、市科技局共同研究,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关注我市低空经济发展工作。您在提案中对以新质生产力促进我市低空经济发展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建议,这些意见建议对加快推进我市新质生产力发展,扩大低空经济市场规模,为低空经济发展引擎增加新动能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关于您所提的建议,具体解决方案如下:
一、构建低空经济领域全方位人才培养体系,组建专业化的低空经济人才队伍。
目前,我市已形成本科、专科、社会培训多层次以及飞行、维修、机械、电子、管理服务等多类型的通用航空人才培养体系。鼓励和支持本土企业和高校加强人才培养和储备,通过设立奖学金、提供实习岗位等方式,吸引更多年轻人投身低空经济产业。特别是第十六届航空节期间举行“洹泉涌流 聚才兴安”招才引智系列人才交流活动,充分展示了安阳爱才敬才形象。接下来也会持续配合市委人才办、市人社局、科技局等相关单位,深化拓展“洹泉涌流”人才集聚计划,打造人才引育留用载体,进一步提升招才引智质效、优化人才发展环境。现已谋划开展低空经济专项招聘、洹泉涌流·招才引智万里行、政策巡回推介、专家人才安阳行活动、第三届“洹泉涌流 ‘飞’常课堂”航空人才交流活动等多项系列活动内容,以构筑好低空经济专业人才引育体系,推进人才发展融入新发展格局和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为导向,重点围绕人才团队引进、高层次人才柔性合作、全方位人才培养建设等方面,组建好适应低空经济快发展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二、积极响应将高新技术深度融入低空空域,充分发挥新质生产力在低空经济领域的作用。
我委将持续协调相关部门,制定鼓励低空经济技术创新的政策,争取设立专项扶持资金,为企业在项目审批、项目试行等方面开辟绿色通道。积极加强与国内科研机构、高校及高新技术企业对接,通过举办产学研对接会等搭建合作平台,进一步帮助完善我市人才培养体系和人才队伍的组建。希望借助合作平台实现解决项目对接、高新技术攻关等问题,推动现人才引进来、技术带进来、项目落下来。
一是强化科技创新引领,联合蓝天实验室、安阳工学院、相等相关研究机构,申报省级以上低空经济领域科技专项。推动建立低空经济创新联合体,鼓励本地企业(如全丰航空等)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突破电池续航等技术难题。
二是完善产业生态体系,制定专项政策,通过安阳(北京)离岸创新中心进行技术成果转化对接,吸引低空经济上下游企业集聚我市,培育“研发—制造—运营—服务”全产业链。
三是加强人才与资金保障,依托安阳市使用人才专项编制实施招才引智“政企双聘 政聘企用”政策,吸纳留用高技能人才,支持低空经济发展。鼓励、支持、帮助有省市平台的企业申请承担省市科技计划项目,获取资金支持。市科技局成立低空经济产业科技赋能工作专班,为我市低空经济发展全方位保驾护航。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关注技术发展,完善政策体系,加强技术引进与合作,推广示范项目,加快空域试点申报,通过构建动态空域试点管理平台,让高新技术在我市低空经济领域广泛应用,进而推动多种应用场景的规划与实施,助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实质性的项目效果进一步加强科技属性的提升,增强新质生产力的驱动力。
三、加强战略谋划布局,紧密联系上级部门,发挥低空经济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核心引领作用。
积极与上级部门紧密沟通,努力争取国家层面在政策、资金、项目等多方面的倾斜支持。现已积极申报建设空中交通管理试点。同时,立足本地实际,联合省发改委、民航局等部门,协助我市组织编制《安阳市“十五五”航空经济发展规划》,明确分阶段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及实施路径等多项配套政策,确保我市低空经济发展与国家战略深度契合,为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筑牢根基。积极推动低空经济在产业融合中发挥引领效能。精准聚焦低空经济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结合点,大力培育新兴业态,推动低空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深度融合。规划升级安阳特色低空旅游线路,将殷墟文化的厚重历史底蕴、红旗渠精神的伟大内涵融入其中,打造集空中观光、文化沉浸式体验于一体的特色文旅项目,带动旅游产业向高端化、品质化升级,有力促进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积极争取政策优惠,鼓励本地企业与国内知名科研机构、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共建联合研发中心,做好产业链集群化发展,针对低空通信导航、无人机自主控制、低空大数据处理等低空经济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开展协同攻关。聚焦eVTOL、工业级无人机、航空传感器等高端制造,培育上游供应链,做好应用场景孵化工作。以新质生产力为内核,通过结合国家政策,引领我市科技突破、产业聚合、生态构建三位一体推进。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补短板、增强项,抢抓新机遇,领“飞”新赛道,用科技创新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进一步推进全市低空经济快速发展,实现“飞起来”“飞得远”“飞得好”,让低空经济产业发展“规划图”变成“实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