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大公报》报馆用“救国飞机基金”捐款的一部分购买的德国高级滑翔机——“大公报”号。
近代滑翔机在中国出现较晚,但它的发展过程与飞机不同,是从自造滑翔机开始的。虽然后来也买过外国滑翔机,但绝大部分是自己制造的。1931年,天津河北汽车学校的隋世新和朱晨制造了1架上单翼式滑翔机。机长7.88米,全重218千克,所用的多是国产材料。1934年7月,福建莆田人陈国梁在广西柳州机械厂设计制造1架机长5米、机重64千克的滑翔机。制成后,由陈国梁亲自试飞成功。
1935年,《大公报》报馆用“救国飞机基金”捐款的一部分,买了1架价值3000马克的德国高级滑翔机。但这架滑翔机一直到1939年6~7月,才运到成都,8月,这架滑翔机由韦超在成都驾驶滑翔飞行。11月,又到重庆等地表演,效果都很好。滑翔机制造的全盛时期在1940—1944年的5年间,所造各式滑翔机总共有200多架,多数是仿制的,自己设计研制的比较少。1941年4月4日,重庆成立了中国滑翔总会,这是一个全国性的民众团体。它的任务是提倡滑翔运动,也提倡航模运动和跳伞运动。1941年12月25日,在重庆举办了一次滑翔模型展览会。1942年,又举行了第二届滑翔展览会和百架滑翔机命名典礼。1941年12月,滑翔教官韦鼎烈等4人驾驶飞机和滑翔机从成都出发,经重庆到湖南芷江和广西桂林、柳州、梧州、南宁等地,宣传和表演滑翔飞行。到12月底才回到成都。中国滑翔总会还在重庆滑翔站研制水上滑翔机,1945年11月试制成功,在北碚试飞2次,都安全降落在嘉陵江上。但中国滑翔总会并没有足够的经费来推动滑翔运动,加之材料缺乏,滑翔机的制造和维护都有困难,所以滑翔运动一直没有很好地开展起来。
作者:中国航空工业史编修办公室编
出处:《中国航空工业老照片》
(航空工业出版社2011年4月第1次印刷)
授权方:航空工业出版社